教学大纲
学院新闻
教科研动态
教学大纲
当前位置: 首页>>环境监测>>教学大纲>>正文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2014-02-24 17:33  

一、《环境监测》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91313018

(二)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三)开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

(四)课程性质和地位

《环境监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之一。本课程是在学完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基础上,并掌握了必要的基本实验技能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环境监测目的是力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评价、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环境监测技能,为以后从事环保或与环保相关的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以及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具备制订监测方案的能力,包括污染源调查、布点和采样、监测方法选择和方案实施;懂得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

(六)教学内容、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40学时

分数: 2.5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教 学 内 容

讲授

实验/实践

合 计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12

12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6

6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2

2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2

2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4

4

第七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

4

4

第八章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

4

4

第九章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4

4

合 计

40

40

(七)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并采取自学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

(八)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方法的启发性、针对性、交互式和实效性,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改“单向式”为“双向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1.考核要求:考试课

2.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3.考试成绩: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15% ,期中成绩占15% ,期末成绩占7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点:

1.理解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2.了解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

3.掌握环境标准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环境标准

教学重点和难点:环境标准并能灵活运用。

考核要求: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识记)

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识记)

第三节 环境标准(识记、应用)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教学要点:

1.掌握河流采样点的设置。

2.掌握湖泊采样点的设置。

3.掌握采样方法和采样器。

4.掌握污染源水样的采样方法。

5.掌握水样的运输和保存方法。

6.掌握水样的预处理方法。

7.学会采样记录和水样标签的填写。

8.掌握水温、色度、浊度、残渣、电导率等物理性质的测定原理;熟练掌握浊度仪、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维护知识。

9.熟练掌握水体中铬、铜等金属离子的测定方法;强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的使用。

10.理解pH值的测定原理,掌握pH计的使用和基本维护知识;掌握用碘量法来测定水样的溶解氧;掌握用溶解氧仪测水样中的溶解氧;掌握氰化物、硫化物等项目的测定方法。

11.理解化学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原理;熟练掌握化学耗氧量、

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方法,了解总需氧量和总有机碳的测定。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体污染与监测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

第五节 物理指标检验

第六节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第七节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

第八节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河流采样点的设置,采样方法和采样器,水样的运输和保存方法,水样的预处理方法,水温、色度、浊度、残渣、电导率等物理性质的测定原理,浊度仪、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维护知识,水体中铬、铜等金属离子的测定方法,碘量法来测定水样的溶解氧,化学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

考核要求:

第一节 水质污染与监测(识记)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掌握、应用)

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识记、应用)

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掌握)

第五节 物理指标检验(掌握)

第六节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掌握)

第七节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掌握)

第八节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掌握)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教学要点:

1. 掌握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并对采样仪器有初步的认识。

2. 能制订大气样品采集的监测方案。

3. 熟练掌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监测方法。

4. 熟练掌握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方法;了解总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的测定。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第二节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第四节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第五节 颗粒物的测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大气样品采集监测方案的制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监测方法,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方法。

考核要求:

第一节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 (识记)

第二节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掌握、应用)

第三节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 (识记)

第四节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掌握)

第五节 颗粒物的测定(掌握)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教学要点:

1. 掌握固体废物样品的采样、保存和制备方法及有关内容。
2. 了解固体废物中有害特性的测定方法,了解固体废物中各种污染指标的监测方法及技能。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固体废物概述

第二节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第三节 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第四节 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物的监测

第五节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固体废物样品的采样、保存和制备方法及有关内容。

考核要求:

第一节 固体废物概述(识记)

第二节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掌握)

第三节 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了解)

第四节 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物的监测(了解)

第五节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了解)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教学要点:

1. 掌握土壤组成、土壤本底值、土壤监测项目,掌握采样、布点、土样的风干、粉碎、过筛的全过程。

2. 了解土壤样品中各种污染物的测定方法技能。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基本知识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第四节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第五节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土壤本底值,土壤监测项目,采样、布点、土样的风干、粉碎、过筛的全过程。

考核要求:

第一节 土壤基本知识(识记)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掌握)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掌握)

第四节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掌握)

第五节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了解)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教学要点:

1. 了解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

2. 掌握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3. 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的途径。

3. 掌握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4. 了解污染物样品的测定方法。

5.了解生态监测目的和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第二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第三节 土壤污染生物监测

第四节 生物污染监测

第五节 生态监测

教学重点和难点: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掌握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考核要求:

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掌握、应用)

第二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掌握、应用)

第三节 土壤污染生物监测(掌握、应用)

第四节 生物污染监测(了解)

第五节 生态监测 (了解)

第七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

教学要点:

1. 了解噪声的各种基本物理量,特别掌握噪声的计量单位、噪声的各种评价量。

2. 掌握噪声监测的布点、采样和评价方法。掌握各种不同环境下的噪声监测方法及技能。

3. 了解放射性污染的特点、掌握放射性污染的基本物理量表达和计量。
4. 掌握放射性污染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噪声污染监测

第二节 振动及测量方法

第三节 放射性和辐射监测

教学重点和难点噪声监测的布点、采样和评价方法,各种不同环境下的噪声监测方法及技能;放射性污染的监测方法和评价方法。

考核要求:

第一节 噪声污染监测(识记、掌握)

第二节 振动及测量方法(了解)

第三节 放射性和辐射监测(识记、掌握)

第八章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

教学要点:

1.掌握自动监测系统。

2.掌握遥感监测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二节 地表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三节 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第四节 遥感监测

教学重点和难点自动监测系统,遥感监测方法。

考核要求:

第一节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掌握)

第二节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掌握)

第三节 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掌握)

第四节 遥感监测(掌握)

第九章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教学要点:

1.了解质量保证的意义、内容和监测实验室基础,以及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2. 掌握监测实验室基础。

3. 掌握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达。

2. 掌握实验室质量保证,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环境标准物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环境监测管理

第二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第三节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

第四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

第五节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第六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

第七节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第八节 环境标准物质

第九节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监测实验室基础,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达,实验室质量保证,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环境标准物质。

考核要求:

第一节 环境监测管理(了解)

第二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理解、识记)

第三节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识记)

第四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识记、理解)

第五节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理解、掌握)

第六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识记)

第七节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理解、掌握)

第八节 环境标准物质(理解、掌握)

第九节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识记、理解)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文献

[1]《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

[3]《环境化学教程》.北京大学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5]《环境监测实验》.孙成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6]《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聂麦茜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环境监测技术实习》.吴同华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8]《环境监测》.刘德生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9]《环境监测技术》.李弘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0]《环境监测》.王英健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编写负责人: 张蔚萍 教研室主任: 张新华 分管副院长: 孙德四

关闭窗口
 

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