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案例库
学院新闻
教科研动态
课程思政案例库
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思政案例库>>正文
《有机化学(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024-11-22 10:35 王建国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上)

课程性质

必修

学 分

3.5

学 时

56

开课专业

应用化学

授课对象

化工学生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

《有机化学(上)》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主要是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政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学家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探索和贡献,为人类谋福利的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每涉及到与有机化学家相关的内容时,简介有机化学家对有机化学知识和理论的探索情况及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情况。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一)案例名称

聚合反应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聚合反应的概念、本质、催化剂、书写方法等。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1.聚合反应:烯烃在一定条件下∏键断裂,分子间一个接一个地互相加合,成为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高分子化合物。

2.书写

3.聚合反应的单体、聚合物、链节、聚合度

4.聚合反应的催化剂

在早期,烯烃聚合采用的是自由基聚合,需要高压反应条件,并且反应中存在着多种链转移反应,导致枝化反应的产生。对于聚丙烯,问题尤为严重,无法合成高聚合度的聚丙烯。

上世纪五十年代德国化学家卡尔·齐格勒合成了这一催化剂,并将其用于聚乙烯的生产,得到了支链很少的高密度聚乙烯。

意大利化学家居里奥·纳塔将这一催化剂用于聚丙烯生产,发现得到了高聚合度、高规整度的聚丙烯。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出现,使得很多塑料的生产不再需要高压,减少了生产成本。并且使得生产者可以对产物结构与性质进行控制。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还带动了对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基于这些贡献,卡尔·齐格勒和居里奥·纳塔分享了196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现在九江石化生产聚丙烯使用的就是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正是这一催化剂的发现,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便利,可以说我们离不开塑料。我们应当为人类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催化剂介绍两位有机化学家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塑料,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在教学中应当多引入化学史料以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1.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有机化学(上)》课程中涉及的有机化学家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的人员较多,因此《有机化学(上)》课程思政的建设可以充分挖掘这一资源,这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讲好有机化学家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故事是《有机化学(上)》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之一。

2.亮点和创新点:(1)饶有兴趣的有机化学家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故事;(2)与有机化学紧密相关的现实生活。

关闭窗口
 

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