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有机化学实验 |
课程性质 |
专业基础课 |
学 分 |
1.0 |
学 时 |
32 |
开课专业 |
环境工程(6081212039)、环境生态工程(6081212039) |
授课对象 |
大一 环境类本科生 |
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
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融合有机化学实验理论的实验科学,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以价值观为线引导知识传承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达成以下的三个目标:
学生应熟练掌控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合理选择适当的合成、分离、鉴定手段,能够更深刻理解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具备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的实验态度,绿色环保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念;
学生可以提高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表1本课程教学内容对应思政点
课程 章节 |
课程 内容 |
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结合 |
思政 案例 |
思政 内容 |
思政点 |
第一课 |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实验室安全教育 |
讲授有机化学实验相关知识,介绍有机化学实验室玻璃仪器多!玻璃仪器搭装实验种类多!玻璃仪器连接多!所使用的有机、无机试剂多! 反应都需加热情况等特点。以在实验室吃下一块「脂溶性」汉堡,直接夺走了他年仅28岁的生命等案例,介绍在有机实验室发生的事故。促使学生形成正确实验观。 |
安全源于规范,责任重于泰山 |
“规范实验,安全你我他” |
安全三不原则 |
环己烯的制备 |
以环己醇为原料制备环己烯 |
本实验以以环己醇为原料制备环己烯,利用浓磷酸为催化剂,温和的得到目标物。在讲授时介绍浓磷酸为催化剂的优势所在。然后强调磷酸废液不能直排,也不能和其废水一起暂存,需专门收集处置。因含磷废水为富营养废水,对环境伤害大。 |
关注环保,重视工业三废 |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引导学生加对环保的重视,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 |
引导学生加对环保的重视,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培养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责任感。 |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
以乙酸酐与水杨酸为原料制备 |
反应过程中不易结晶,常使用玻璃棒摩擦瓶壁的方式析晶后,再加入50ml水。若未先让晶体析出,直接加入50ml水,将不能得到晶体,使得反应失败。引导学生明白,做事就得沉下心来,认真,踏实,把握细节,才能成功。 |
细节决定成败 |
合理的实验方案,若不注意细节,也可能失败。 |
培养学生重视规范,重视细节把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一)案例名称
细节决定成败
(二)教学目标
1、熟悉酰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2、学习结晶操作技巧,学习酸性化合物提纯方法
3、巩固重结晶,抽滤等基本操作。
4、引导学生注意细节把控,重视操作细节。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课程 内容 |
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 |
思政 案例 |
思政 内容 |
思政点 |
导入 |
酰化反应概念引入,切入本实验反应原理 |
|
|
|
反应原理 |
在讲授反应原理时,注重反应的投条件和副反应的生条件。引导学生思考本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哪些? |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细节决定成败。 |
反应装置选择和后处理装置选择 |
根据反应的原理,主反应、副反应的特性,选择合适是反应容器和装 置。 主反应: 主反应 
副反应: 
|
|
操作步骤及流程 |
重点讲授本实验操作关键控制因素及各步骤的逻辑关系。
1、投料时,需切保摇匀溶解,充分混和;避免局部浓度过度,副反应更易发生。 2、控制反应温度,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3、诱导析晶,冷却到位,是提高收率的关键。 4、多步洗涤,注意分析洗涤要素,决定以何种溶剂进行洗涤,洗涤剂的用量等。 5、本次实验产物为有机酸,本次实验的精制过程是有机酸精制的典型操作,即:有机酸先和碱反应成盐,然后去除杂质,去除杂质后,再酸化游离,游离酸析出得到提纯的标准化操作。 |
细节决定成败 |
每步均需按规范要求做到位,把控细节。 |
课堂总结 |
本次实验反应操作简单,但如果不注重细节(温度控制、诱导结晶、有机酸成盐精制等),很大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最终拿不到目标产物乙酰水杨酸。 |
|
|
|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课程思政教学不仅仅限于课堂,只要用心传道、授业解惑、处处有思政。做好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关键在教师,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深入研究专业领域,才能传授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常教常新为教育之根本。
四、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
1、《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把新时代安全生产理念、职业操守、社会责任、生态文明思想、创新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
2、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及实践后分析。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点
1、教学设计的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可以采用职业操守、社会责任、细节规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任务驱动、情境式结合等方法,将思政元素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受到思政教育。
3、教学评价的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