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胡庆华博士,材料化学教研室副教授,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江西省科技厅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主持横向课题3项。在International ceramic、新型炭材料、硅酸盐学报等国际(内)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被SCI/EI收录8篇。一直认真承担教学工作,先后承担了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本科生“organic chemistry(双语)”、“有机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及实验”、“有机硅化学与材料”、“材料表征技术”、“有机化学实验”等课程教学工作,曾获九江学院实验教学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获九江学院优秀教师1次、九江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3次,指导学生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指导学生获江西省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人次。
教育经历:
(1) 2009.9–2014.7, 武汉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 导师: 王玺堂
(2) 2001.9–2004.7, 合肥工业大学, 应用化学, 硕士, 导师: 史铁钧
(3)1996.9–2000.7, 合肥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士
工作经历:
(1)2012.11-至今, 九江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副教授
(2)2007.11-2012.10, 九江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讲师
(3)2004.7-2007.10, 九江学院, 化学工学院, 助教
研究领域与兴趣:
(1)硅氢加成多相催化剂设计;(2)硅氢加成法制备硅烷偶联剂及含氢硅油改性;(3)有机硅废弃物(废弃硅油、硅橡胶及废弃触媒)循环再利用;(4)低维碳纳米材料合成及应用。
承担项目与课题
1.2009.1-2011.12主持完成江西省教育厅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介孔TiO2合成、改性及其在有机硅单体生产废水处理中应用研究。
2. 2008.1-2010.12主持完成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立项课题:ML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与研究。
3.2011.11-2013.12 主持在研校级科研课题:二聚酸合成用生态型白土催化剂的研发。
4. 2016.06-2017.05 主持横向课题:乙烯基水解物综合利用(2万)
5. 2017.01-2017.12主持横向课题:低维碳纳米材料修饰、分散及应用研究(10万)
6. 2019.05-2020.04 主持横向课题:油性硅蜡制备及熔点调控(10万)
代表性成果:
[1] 余邦迪, 胡庆华(通讯作者), 张蔚萍.酚醛树脂基整体式多级孔炭制备及孔结构调控[J].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18, 26(3):51-58.(CSCD)
[2] 张蔚萍,胡庆华(通讯作者),郝晓红,聂薇. 基于稻壳及有机硅废弃触体制备3C-SiC晶须的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2018, 46(12): 268-270,278.(CSCD)
[3] 陈伟,闫婉婉,胡庆华(通讯作者). SBA-15微球负载Karstedt催化剂制备及对硅氢加成反应动力学[J].硅酸盐学报,2016, 44(3):419-424.(EI收录)
[4] Qinghua Hua, Xitang Wang, Zhoufu Wang. Preparation of graphitic carbon nanofibres by in situ catalytic graphitisation of phenolic resins[J].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3, 39(7): 8487–8492.(SCI、EI收录)
[5] 胡庆华,王玺堂,王周福,张汪年.CoC2O4·2H2O杂化酚醛树脂催化石墨化制备碳纳米结构[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42(增刊1):847-850. (SCI收录)
[6] 胡庆华,王玺堂,王周福,陈浩.酚醛树脂原位催化裂解制备低维碳纳米结构[J].材料研究学报,2012,26(3):1-7. (EI收录)
[7] HU Qing-hua, WANG Xi-tang, CHEN Hao, WANG Zhou-fu.Synthesis of Ni/graphene sheets by electroless Ni plating[J]. New Carbon Materials, 2012,27(1):35–41.(SCIE、EI收录)
[8] 胡庆华,王玺堂,王周福,陈浩.CoC2O4·2H2O纳米晶形貌可控合成[J]. 人工晶体学报,2011,10(5):1328-1337. (EI收录)
[9] 胡庆华,王玺堂,王周福,陈浩. 掺Fe酚醛树脂合成及其催化石墨化研究[J]. 材料工程, 2010(增刊2):359-361.(EI收录)
[10] 胡庆华,史铁钧,张蔚萍. 介孔ZrO2/SnO2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J]. 硅酸盐学报, 2006,07: 879-881.(EI收录)